了解社情民情,助力乡村振兴。7月31日,bob体验官网“访沂蒙 传初心”红色社会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脚步,深入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朱村现代农业示范园、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和柳编扶贫车间,探寻朱村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。

葡萄园农户吴绍青告诉实践团队员们,“村里通过土地流转、产业园配套、减免租赁费等方式,帮助村民建立起葡萄、黄梨、食用菌种植基地,邀请农业专家‘手把手’教学,与农贸市场签订‘点对点’产销协议,我们从来不愁销路。”梨园园主王济山说:“村民种植的树苗由村里统一选种购买。遇上自然灾害时,村里还免去两年土地承包费用,这对我们种植户提供了巨大的保障。”朱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普及科学种植技术,创建起一连片现代农业示范园,助力村民全面脱贫,实现小康目标。
在临沭柳编博览中心,实践团队员了解到,柳编作为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,因其朴实自然、造型美观且轻便耐用,深受人们喜爱,早已成为一种流通到国外的商品。村里赋闲的老人和妇女都学习、掌握了这门技术,普通的柳条在她们手里千变万化,最终成为一个个完美的工艺品。村民王兰平说:“我们日常工作时间很灵活,不耽误接送孩子、照顾老人。你们别小瞧我手里的花篮,它们都要漂洋过海送到德国呢!”朱村以“临沭杞柳”“红色朱村”为品牌,按照“农业+文化+旅游”三位一体发展理念,建设了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,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(临沭)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,吸引游客10万余人,带动消费1000余万元,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,提高了村民的收入。
社会实践团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,在葡萄架下、梨树旁与农户交流,向村干部取经。他们亲手体验柳编工艺,感叹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,切身体会到了朱村从“支前模范村”到“特色产业村”的完美蜕变。
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,还是传承与创新柳编手工艺品,无不体现着临沭人民吃苦耐劳、不断学习、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。实践团队员深入乡村一线,倾听农民心声,见证乡村振兴在基层的实践成果,自觉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,增强信心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!